2011年底,我在冬季的可可西里没有遇到大雪,更没有见到白茫茫天地银白的壮丽景象。虽然气温低至零下30度,浅表的地上水流都已经凝结,寒风凛冽,但很多地方依旧一幅高寒地带浓郁的秋日景象。
但我在盛夏的可可西里,却遇到过数场大雪。其中一次是6月25日,那天早上起来发现索南达杰保护站四周一片洁白,一夜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让夏日的可可西里更添一番别样的风情。
我们赶紧跑到保护站后面的围栏里,去看望这些年被陆续救助下来的藏羚羊,它们已经有了30多个同伴,共同生活在这个3600多亩大的围栏里,这里有山有水没有危险,可以安全的休养生息。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前不久被救助下来的一只怀孕的母藏羚羊,它因车祸失去了左前腿,可孩子还在它肚子里孕育着。我们担心这么寒冷的天气,腿伤未愈的它和孩子会有危险,甚至害怕它已经死去。
我们进入围栏四处寻找这只母羊的踪迹,可几个小时过去仍一无所获。我们愈加焦急起来,不知道是它躲藏的好,还是已经死在什么角落没被我们发现。
很多藏羚羊都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对我们的出现不再惧怕,甚至可以跟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几只未成年的公羊顶着稚嫩的小角在我跟前晃来晃去,十分可爱。
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找到受伤的母藏羚羊,围栏太大,加之自然的湖叉沟壑,我们无从寻找躲藏起来的它。因为它是被109国道上疾驰的汽车压伤的前腿,因此对人类的靠近异常警惕。
![]()
![]()
![]()
![]()
第二天,阳光灿烂,我们再次进入围栏寻找那只受伤的母羊,很久也没找到。正在我们有些失望的时候,发现远远的草丛中有只刚出生不久的藏羚羊,它仿佛已经被我们的出现吓坏了,窜出躲藏的凹地,飞驰着奔向远方。要知道,哪怕是刚出生一天的藏羚羊,其奔跑的速度也会超过每小时30公里,人类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这也正是大自然赐给藏羚羊的本领,让它们逃避天敌。顺着它的踪迹,我们终于找到了躲藏很久已经产仔的受伤母羊,那只奔逃的小羊看来就是它的孩子了,母子平安健康,我们异常兴奋。只是我无缘拍到那只受伤的母羊,它太害怕人类了。
![]()
![]()
![]()
![]()
其他的羊儿们看见我们只是有些惊诧,可并不害怕的飞奔不见,有点甚至还在镜头前摆起POSE,让我拍到它们可爱的神态。围栏里的羊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种群,它们只是按照雄雌大致分居,未成年的小公羊依然跟妈妈们一起生活。这里的母羊也没了迁徙的习惯,在这个生育季节里,除了那只受伤母羊产下的小羊外,还有另外三只母羊产仔了。在这样半人工保护的环境中,这些藏羚羊依然繁衍着种群。
相信这样的信息带给很多濒临灭绝而倚靠人类喂养的动物们一个福音,也给我们人类一个希望。但愿我们不是在各种博物馆里看见这些可爱生灵的标本或是影像,而是给它们一个重返大自然、重新繁衍种群的希望和未来。
![]()
![]()
![]()
![]()
6月30号下午,我们争取到进入卓乃湖的机会。经过10小时230公里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核心保护区深处的卓乃湖畔,传说中最神秘、最神圣的藏羚羊天然大产房。
那晚九点,当最后一次陷车被成功拉出来后,寒冷的夜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呼啸。我从未见过那般密集的大雪,它们伴随着我们于午夜12点方才抵达卓乃湖保护站。一路上的纷纷大雪中,车灯所到之处,都是迁徙中母藏羚羊的身影,它们在黑暗的大雪之中还在艰难跋涉,向卓乃湖靠近。
第二天一早起床,我就到保护站外打望,四周雪雾茫茫,天地混沌。透过迷雾,可以看见湖滨及附近的山峦上下无数待产的藏羚羊,也有已产仔的藏羚羊母子女们,仿佛在自家的牧场上,安静地觅食。为了不打搅这些藏羚羊,我们严格遵守保护区规定,绝不靠近和侵扰它们。因此,所有的片子都是我用佳能5D2的70-200头子或莱卡V2拍摄的约2、3公里以外的藏羚羊群,它们象一颗颗珍珠洒在湖滨上下。羞怯胆小的它们往往在离我们3000米左右的地方便停住了脚步,悄悄地打量我们,随时准备逃离。
一天四季的卓乃湖,瞬息万变:一会儿是湖碧雪白,蓝天白云;一会儿是暴风骤雨,夕阳泛金。只有那些遍地的羊儿,无惧风霜雨雪,一如既往的向着卓乃湖坚韧地进发,前来膜拜这无限生机的生命源地。面对这样的旷世奇迹,你能够无动于衷么?做为动物界著名的四大迁徙之一的藏羚羊生殖迁徙,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为什么这些母羊们年复一年地来到卓乃湖畔产仔,那一路遥远而艰险的路上,不单有雨雪风霜,河流山川的阻隔,还有豺狼熊雕随时的劫戮;为什么公羊们留守原地一只也不前来护驾,而让身怀六甲的母羊们独自携子带女的长途跋涉,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这些至今仍然都是未解的谜题。
也就是这次短暂的卓乃湖一行,不但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卓乃湖大产房的美丽与震撼,更是让我们带出了从狼嘴里救出的6个小藏羚羊孤儿,有了与这些小藏羚羊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有了小才措与我今生的不了情缘。
与我们一同前来的国家地理的专业摄影师们,带着一堆专业的设备和600的长焦炮筒子,可面对这漫山遍野的藏羚羊群也束手无策了。因为,在此做任何事的前提是不能侵扰这些待产的母羊,我们最靠近羊群的距离也不能低于2000米。而这样的距离,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无能为力。所以,朋友们只能看见图片上那些星星点点的藏羚羊,你们完全可以凭借想象:在这美丽的卓乃湖畔,就是自个家的牧场,成千上万只羊儿在上面游荡、追逐、嬉戏,这是多么怡然自得的画面啊!
呵呵,谁家的牧场可能有这样宏大的场面呢,也许是上帝的牧场吧?我以为,只有可可西里这天上的牧场,才能有这样恢宏的场景和气魄,最后的一片生物秘境和世外净土!
![]()
![]()
![]()
![]()
![]()
他是我见过的最专业、最敬业的摄影师了,可他也只能这样垂头丧气地回来,而国家地理原拟定的藏羚羊产仔专辑也因此流产了。既然藏羚羊如此胆小羞怯,那么,还是让我们远远地祝福它们吧,为它们守护这片最后的净土,希望它们的种群越来越壮大,希望人类永远都是它们可信赖的朋友!
![]()
![]()
![]()
但我在盛夏的可可西里,却遇到过数场大雪。其中一次是6月25日,那天早上起来发现索南达杰保护站四周一片洁白,一夜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让夏日的可可西里更添一番别样的风情。
我们赶紧跑到保护站后面的围栏里,去看望这些年被陆续救助下来的藏羚羊,它们已经有了30多个同伴,共同生活在这个3600多亩大的围栏里,这里有山有水没有危险,可以安全的休养生息。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前不久被救助下来的一只怀孕的母藏羚羊,它因车祸失去了左前腿,可孩子还在它肚子里孕育着。我们担心这么寒冷的天气,腿伤未愈的它和孩子会有危险,甚至害怕它已经死去。
我们进入围栏四处寻找这只母羊的踪迹,可几个小时过去仍一无所获。我们愈加焦急起来,不知道是它躲藏的好,还是已经死在什么角落没被我们发现。
很多藏羚羊都出现在我们身边,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对我们的出现不再惧怕,甚至可以跟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几只未成年的公羊顶着稚嫩的小角在我跟前晃来晃去,十分可爱。
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找到受伤的母藏羚羊,围栏太大,加之自然的湖叉沟壑,我们无从寻找躲藏起来的它。因为它是被109国道上疾驰的汽车压伤的前腿,因此对人类的靠近异常警惕。





第二天,阳光灿烂,我们再次进入围栏寻找那只受伤的母羊,很久也没找到。正在我们有些失望的时候,发现远远的草丛中有只刚出生不久的藏羚羊,它仿佛已经被我们的出现吓坏了,窜出躲藏的凹地,飞驰着奔向远方。要知道,哪怕是刚出生一天的藏羚羊,其奔跑的速度也会超过每小时30公里,人类根本不是它们的对手。这也正是大自然赐给藏羚羊的本领,让它们逃避天敌。顺着它的踪迹,我们终于找到了躲藏很久已经产仔的受伤母羊,那只奔逃的小羊看来就是它的孩子了,母子平安健康,我们异常兴奋。只是我无缘拍到那只受伤的母羊,它太害怕人类了。




其他的羊儿们看见我们只是有些惊诧,可并不害怕的飞奔不见,有点甚至还在镜头前摆起POSE,让我拍到它们可爱的神态。围栏里的羊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种群,它们只是按照雄雌大致分居,未成年的小公羊依然跟妈妈们一起生活。这里的母羊也没了迁徙的习惯,在这个生育季节里,除了那只受伤母羊产下的小羊外,还有另外三只母羊产仔了。在这样半人工保护的环境中,这些藏羚羊依然繁衍着种群。
相信这样的信息带给很多濒临灭绝而倚靠人类喂养的动物们一个福音,也给我们人类一个希望。但愿我们不是在各种博物馆里看见这些可爱生灵的标本或是影像,而是给它们一个重返大自然、重新繁衍种群的希望和未来。





6月30号下午,我们争取到进入卓乃湖的机会。经过10小时230公里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核心保护区深处的卓乃湖畔,传说中最神秘、最神圣的藏羚羊天然大产房。
那晚九点,当最后一次陷车被成功拉出来后,寒冷的夜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寒风呼啸。我从未见过那般密集的大雪,它们伴随着我们于午夜12点方才抵达卓乃湖保护站。一路上的纷纷大雪中,车灯所到之处,都是迁徙中母藏羚羊的身影,它们在黑暗的大雪之中还在艰难跋涉,向卓乃湖靠近。
第二天一早起床,我就到保护站外打望,四周雪雾茫茫,天地混沌。透过迷雾,可以看见湖滨及附近的山峦上下无数待产的藏羚羊,也有已产仔的藏羚羊母子女们,仿佛在自家的牧场上,安静地觅食。为了不打搅这些藏羚羊,我们严格遵守保护区规定,绝不靠近和侵扰它们。因此,所有的片子都是我用佳能5D2的70-200头子或莱卡V2拍摄的约2、3公里以外的藏羚羊群,它们象一颗颗珍珠洒在湖滨上下。羞怯胆小的它们往往在离我们3000米左右的地方便停住了脚步,悄悄地打量我们,随时准备逃离。
一天四季的卓乃湖,瞬息万变:一会儿是湖碧雪白,蓝天白云;一会儿是暴风骤雨,夕阳泛金。只有那些遍地的羊儿,无惧风霜雨雪,一如既往的向着卓乃湖坚韧地进发,前来膜拜这无限生机的生命源地。面对这样的旷世奇迹,你能够无动于衷么?做为动物界著名的四大迁徙之一的藏羚羊生殖迁徙,有太多的未解之谜:为什么这些母羊们年复一年地来到卓乃湖畔产仔,那一路遥远而艰险的路上,不单有雨雪风霜,河流山川的阻隔,还有豺狼熊雕随时的劫戮;为什么公羊们留守原地一只也不前来护驾,而让身怀六甲的母羊们独自携子带女的长途跋涉,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这些至今仍然都是未解的谜题。
也就是这次短暂的卓乃湖一行,不但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卓乃湖大产房的美丽与震撼,更是让我们带出了从狼嘴里救出的6个小藏羚羊孤儿,有了与这些小藏羚羊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有了小才措与我今生的不了情缘。
与我们一同前来的国家地理的专业摄影师们,带着一堆专业的设备和600的长焦炮筒子,可面对这漫山遍野的藏羚羊群也束手无策了。因为,在此做任何事的前提是不能侵扰这些待产的母羊,我们最靠近羊群的距离也不能低于2000米。而这样的距离,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无能为力。所以,朋友们只能看见图片上那些星星点点的藏羚羊,你们完全可以凭借想象:在这美丽的卓乃湖畔,就是自个家的牧场,成千上万只羊儿在上面游荡、追逐、嬉戏,这是多么怡然自得的画面啊!
呵呵,谁家的牧场可能有这样宏大的场面呢,也许是上帝的牧场吧?我以为,只有可可西里这天上的牧场,才能有这样恢宏的场景和气魄,最后的一片生物秘境和世外净土!






他是我见过的最专业、最敬业的摄影师了,可他也只能这样垂头丧气地回来,而国家地理原拟定的藏羚羊产仔专辑也因此流产了。既然藏羚羊如此胆小羞怯,那么,还是让我们远远地祝福它们吧,为它们守护这片最后的净土,希望它们的种群越来越壮大,希望人类永远都是它们可信赖的朋友!













